客户是一家围绕“政府客户提供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”的深圳主版上市公司。客户不希望公开真实公司姓名,协商后使用“DS公司”。DS公司人数规模大约在800人左右,2021年的营收规模8个亿。在文章发布之日前,与红迅已经有了2期的合作,正准备进入第3期。接下来,我们将分几期来介绍与DS公司的合作。
一开始,DS公司找上红迅,是希望定制一套CRM系统。在沟通的开始阶段,红迅并不认为自己是合适的选择,因为市面上已经有了大量成熟的CRM解决方案。——DS公司为什么不去使用“套件CRM产品”,而要大费周章地使用“低代码平台”来搭建?红迅带着这样的疑问,与DS公司展开交流,因为如果不提前推敲清楚其背后动因,可能谈到最后才发现,我们并不是最合适的选择,这样对大家都是时间的浪费。沟通后,我们发现,DS公司在与我们交流之前,一些主流的“SaaS CRM”和“传统CRM”都已经考察过一轮。甚至,在2018年就已经上过一套CRM,只是没用起来,根据他们本次的项目负责人(化名Ben哥)描述:其实,2018年的那一套CRM已经能满足我们80%以上的功能,但恰恰是那20%的不适配,让整个CRM经历了3年的挣扎,仍然无法全面上线。
是的,红迅10几年的信息化经验也越发能体会到:公司越小,对“系统适配性不足”的容忍度越高,而随着公司逐渐壮大,对系统适配性的容忍度则会越发降低。所以,Ben哥对此次选型的要求很明确:1、必须能够完全吻合企业的管理要求。2、因为公司在高速发展阶段,必须能够方便运维,甚至自己有能力去调整。如果只是第1点,其实也不一定需要基于低代码平台来开发,毕竟低代码平台还需要额外花钱购买,直接找个软件开发公司可能更省事。但因为有了第2点要求,加上DS公司只有2个开发人员,工作量几乎满负荷,因此低代码平台似乎是一个不二的选择了。沟通到了这里,事态就很明朗了,对方就是奔着选型一个低代码平台来做CRM项目,对方非常关注低代码平台的能力。在此阶段,我们要做的事情就转换成:证明我们是一个优质的低代码平台。
这就落入到我们的强势领域了。但话说回来,市面上如此多的低代码平台,红迅的JPaaS与它们有何区别?又有何优势?红迅总经理老陈和笔者老黄,在低代码领域已经有10多年经验了,我们深知:任何所谓的优势,都不过是一个有效的定位所带来的,而且任何优势都会无可奈何地呈现其“二元性的背面”,也就是其劣势。所以,我们不敢说我们比别人厉害,只能对DS公司清晰传递红迅的几大定位特性,看看双方是否真是匹配。
那红迅有哪几大特性?1、面向技术低代码平台,其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它介乎于“零代码”和“完全代码”之间。
越倾向“零代码”,它就越是“面向非技术人员”。
越倾向“完全代码”,它就越是“面向技术人员”。
面向非技术人员,优点是易用,缺点是无法实现复杂业务逻辑。面向技术人员,缺点是需要技术人员参与,优点是能实现复杂业务逻辑。而红迅,是一个面向技术人员的低代码平台:所以红迅在成立之初,就一直很关注自己面向技术的开发能力,它体现在3个方面:(1)我们采用零代码、可视化脚本、源代码扩展三层的开发体系。既能尽可能在简单业务场景中保证易用,也能兼顾复杂业务场景的适配。(2)选用主流的、最新的技术栈。 而且我们还在持续不断更新。
这里要插入一个话题:——为什么红迅要坚持把架构从单体的Spring Boot转到Spring Cloud微服务呢?因为,单体架构各个组件都采用“紧耦合”的方式,很难对单一组件进行迭代,这也是10年几来,单体的低代码平台给客户诟病最多的地方。而转变成微服务架构以后,各个开发组件通过标准的接口相互调用,组件间的耦合变得更合理与有序,组件终于可以实现异步进化。但这一点对于“非技术选型”,其实对方并不关注,这也进一步夯实了我们“面向技术”的定位。
(3)完全开放源代码。
而对面向技术更彻底的一点是,我们全方位、无死角地开放源代码。这对于许多大型甲方客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,加上我们对源代码的标准知识转移程序,使其没有后顾之忧。最终,我们给DS公司呈现出一幅与其它产品的“对比定位图”:
(公开资料,不方便把友商直接呈现,如有需要了解的读者,可以添加微信号“Redxun-Software”获取资料。)
在若干轮交流之后,DS公司最终选择了我们作为他的低代码平台提供商。但是!CRM呢?DS公司不是要开发CRM吗?是的,DS公司虽然在低代码方面选择了红迅,但CRM项目可以有以下3个选择:1、DS公司用JPaaS自己开发。2、外包给红迅开发。3、找红迅的生态伙伴开发。他们究竟怎么选择?这是下篇文章的内容。下一次,才是高潮!